管中祥简介
- zhengyoujingzuo
- 2016年12月1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管中祥(1968年1月21日-),台湾学者,长期参与媒体改革运动、并关注人权与文化议题。强调媒体改革运动的核心价值为传播公民权,在此基础上,扩展媒体改革的多样路径。认为媒体改革运动应视是为政治运动,是一种政治制度与政治价值的改变。管中祥为世新大学传播研究所博士,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硕士,世新大学新闻系肄业,世界新专编採科。管中祥曾参加野百合学运,并参与发起野草莓运动。研究领域为文化行动主义传播公民权、全球化、媒体改革运动、地方媒体、有线电视发展史、外资与本土文化之关系等。管中祥于2005年至2011年担任台湾媒体观察教育基金会第三、四届董事长。管中祥也积极与公民团体合作,关注弱势者人权,并且关注环保、人权、弱势、移工、农业等社会议题与媒体间的关系,并与社会运动团体结盟,积极参与社会改革运动,扩大媒体改革的社会基础,认为公民团体关注其自身议题时,需同时关心媒改议题,才能突破媒体限制,发挥社会改革的能量。并且反对媒体垄断,主张建立公共广电媒体并建构多元的媒体结构,亦多次发起抗议媒体及游行活动。2003年12月3日,管中祥说:「如果在党政军『退出』媒体之后,无法有效与合理的规划由谁『进入』媒体的规范;那麽,党政军退出媒体将可能为台湾的民主与媒体文化带来新一波的灾难。……公共化其实是另一种世界潮流,是党政军退出媒体之后的另一个重要选项。」2007年8月15日,针对本月10日行政院环境保护署暴力驱逐《自由时报》记者周富美採访环境影响评估大会事件,管中祥说:传统对民主社会的概念往往停留在「选举的政治」和「责任的政治」,然而随著时代的演进,民主政治应该朝「公开的政治」与「透明的政治」迈进;所以,只要是关于公众的政策议题,公开度与透明度就更为重要。2016年9月8日,民主进步党台北市议员梁文杰投书《上报》,在高雄市政府强制拆迁高雄市三民区十全果菜市场牴触户事件中为高雄市市长陈菊辩护。梁文杰说,台湾迫切需要的是「一旦符合法律程序,就真正敢为历史负责」的政治领袖,例如在台北市市长任内强拆台北市14、15号公园违章建筑的陈水扁与现在强拆十全果菜市场牴触户的陈菊,而不是「强调沟通,实则怕事」的政治人物。2016年9月12日,管中祥说,社会能够一次又一次的进步,是反抗者衝撞民主体制才能换来的民主成果;发展主义是民进党长久以来的主流价值,梁文杰此言所呈现的价值思维其实与中国国民党没什麽不同,此言并不会在民进党在野时说出口,民主或许只是民进党取得政权的藉口;更讽刺的是,以「民主」、「进步」起家的民进党掌握权力后,「民主」成了「进步」的绊脚石。2016年10月12日,不满立法院社会福利及卫生环境委员会在短短1分钟内初审通过砍除劳工七天国定假日的《劳动基准法》修正案,各大学教授王金寿、林佳和、林昱瑄、林敏聪、林琼珠、吴豪人、邱羽凡、邱毓斌、徐伟群、翁裕锋、张鑫隆、陈宜倩、陈尚志、陈俊宏、陈政亮、黄厚铭、黄涵榆、杨佳羚、管中祥、刘梅君、刘静怡共21人发起连署,认为民进党此举严重破坏民主审议的立法体制,「严厉谴责民进党此次反民主的粗暴作法」,要求本案应回到立法院社福卫环委员会重新审议。管中祥曾主持:真相新闻网《校园档案》,TNT宝岛新声广播电台《斗阵来喇叭》,绿色和平电台《Watch Media》(首播期间:2003年8月3日至2008年8月3日,每週日08:00~09:00),国立教育广播电台《媒体观察站》,中正之声《灿烂时光》,公民行动影音纪录资料库《灿烂时光会客室》。管中祥著作包括: 《公民不冷血:新世纪台湾公民行动事件簿》,主编/合著,红桌文化 (2013),《公民不冷血(经典增修版):新世纪台湾公民行动事件簿》,主编/合著,红桌文化 (2015),《光影游击最前线:华人独立媒体观察》,主编/合著,红桌文化 (2015)等。
管中祥维基:https://zh.m.wikipedia.org/zh-hant/%E7%AE%A1%E4%B8%AD%E7%A5%A5
管中祥介绍:http://telecom.ccu.edu.tw/content/%E7%AE%A1%E4%B8%AD%E7%A5%A5